首页 > 在线课堂 > 专家文稿 > 种植技术 > 花卉 正文

现代化切花栽培技术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21-05-30 

张黎      教授    宁夏大学农学院

2013年10月24日
        鲜切花产业
        在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贸易额还不足30亿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亿美元,此后,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现已超过了2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其中鲜花和盆花占总产值的80%。目前,世界鲜切花的消费额达300亿欧元,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基本形成了以德国为主的欧洲、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和以日本为主的亚太三大消费市场。荷兰盛产鲜花,有“欧洲花园”之称,近几年来每年花卉出口达数十亿美元,占世界鲜花总贸易额的一大半。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花卉生产、消费和贸易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亚洲已成为世界花卉主产区,占全球花卉总产值的53%。欧洲是世界主要花卉贸易和消费区,世界主要花卉进出口国集中在欧洲。荷兰花卉出口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花卉出口总值的50%以上。德国是世界第一大花卉进口国。花卉进口量比较多的国家还有英国、法国等。南美和非洲一些国家花卉生产及贸易迅速崛起,哥伦比亚依靠适宜的气候条件、外资和技术的大量输入、廉价的土地和劳力等优势,花卉生产和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花卉出口超过6亿欧元,主要销往北美市场。非洲的肯尼亚通过明确市场定位、规范生产技术、加强环保认证、把握出口质量,大大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花卉出口跃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历史悠久,花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人民群众有养花赏花爱花的优良传统。时代到了今天,花卉已经成为一个大产业。从当前形势看,中国花卉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到2015年,我国有望基本实现花卉产业现代化,使我国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我国花卉业经过20多年的恢复与发展,到2006年,花卉种植面积达72.21万公顷,花卉生产面积超过1万公顷的有10个省,其中鲜切花类的种植面积为4.16万公顷;销售额为556.23亿元,其中鲜切花的销售量达125.68亿枝,销售额达60.53亿元;出口额为6.09亿美元,其中鲜切花的出口额高达3.44亿美元,已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上述统计数据显示出鲜切花产业在整个花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高附加值、高出口率,表明鲜切花产业在5.76%的种植面积上创造出高达10.88%的产值,尤其是出口额占到花卉总出口额的56.49%。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鲜切花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中国鲜切花出口到世界3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额超过10万美元的有12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排在第一位,对日本的出口额占鲜花总出口额的59%。而据日本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鲜切花(含切叶)出口日本的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日本总进口量和进口额的33%和15%。
       我国的鲜切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云南、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鲜切花生产主要产区按销售量排名,前几位依次为云南、广东、福建、江苏。前四强种植面积、销售量、销售额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69%、38%、40%和98%。
       日益便利的交通条件已使切花生产可不受产销距离的限制,因而适地适花,以便充分发挥产区自然环境和技术设备条件的优势,已成为现代切花生产发展的基本趋势。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可以防止由病毒引起的品种退化,而且可在短期内获取大量规格一致的优良苗株,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切花栽培的大规模工厂化。用单一品种进行集中大规模生产时,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水、肥、温、光、气等环境因子,使用机械设备完成土壤消毒、播种、扦插、配制基质、栽苗、防治病虫害及采收花枝等作业项目,将使世界切花经营的产量、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切花的含义
       切花又称鲜切花。是指从活体植株上切取的,具有观赏价值,用于花卉装饰的茎、叶、花、果等植物材料。鲜切花包括切花、切叶、切枝。
       切花生产
        经保护地栽培或露地栽培,运用现代化栽培技术,达到规模生产,并能周年生产供应鲜花的栽培方式,称切花生产。
       鲜切花的分类
       切花是指各种剪切下来以观化为主的花朵、花序或花枝。是以花作为离体植物材料的主体。其色彩鲜艳,花姿优美,有的还有诱人的香气,是插花和其他花卉装饰的主要花材,也是这类作品色彩的来源。主要的切花植物有:月季、非洲菊、百合、唐菖蒲、鹤望兰等。
       切叶
       是指各种剪切下来的绿色或彩色的叶片及枝条。是以叶作为离体植物材料的主体。用作切叶的植物材料,有的叶色多彩,有的叶形美丽、奇特。切叶多用作插花和花卉装饰的配材,起烘托主体的作用。主要的切叶植物有:龟背竹,绿萝,绣球松,针葵,肾蕨,变叶木等。
       切枝
       是指各种剪切下来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着花或具彩色的木本条。是以枝作为离体植物材料的主体。多数切枝带有花、果、叶。切枝常作为插花和花卉装饰的主体(东方式插花)或衬托。主要的切枝植物有:银芽柳,连翘,海棠,牡丹,梨花,雪柳,绣线菊,红端木等。
切花生产质量标准
一、切花品质评价
1.花
   花的质量标准主要有:花形,花色和花香。
1.1 花形
    每一种花均有一定的形态:分之为“变态的”和“正常的”,偏离正常形态称之为“变态的”。
1.2 颜色
    客观地确定颜色的优劣也是非常困难的。
1.3 香味
调查表明,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花带有香味。然而,在现代栽培切花中,尤其是月季和康乃馨中,明显的趋势是香味的消失,转而追求色彩的鲜艳。
香味是非常复杂的质量因素,非常难于确定和令人满意。香味的程度和质量往往随环境条什的变化而改变,在采后可能减弱或消失.某些花卉比如水仙的某些品种,在田间气味可能非常令人满意,但放置在通风不良和气温较高的室内,可能又太浓了。
2.茎
      花茎自然应该是挺直的,并有足够的力量支撑花朵不致弯曲。所以花茎不能太细,然而太粗也不符合观赏要求。
3.叶
      叶的状况也是重要的质量参数,叶片应有适宜的形状和大小,应该是光亮、柔软和不易破碎的。
4.开放度和持久度
      鲜花的质量评价,不仅仅要考虑鲜花在采摘时可见的质量参数,还必须考虑它们在瓶插时的表现特性,尤其是开放程度和持久能力。
       我国鲜切花生产现状
       1.鲜切花总体产销状况
       我国鲜切花种植面积、销售量和销售额逐年提高。2002年我国鲜切花种植面积为15200公顷,销售量901084万枝,销售额为433414万元,出口额为1776万美元,较1999年分别提高了219%、331%、291%和524%。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鲜切花生产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产销结合紧密;鲜切花出口额呈波浪状上升,出口潜力巨大。
        2.鲜切花主要种类产销状况
       月季、香石竹、菊花和唐菖蒲是世界四大鲜切花,也是多年来我国花卉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四种鲜切花。四种鲜切花的种植面积、销售总量和销售额都在逐年提高。就花卉种类而言,月季无论从种植面积、销售总量还是销售额都居首位,其它鲜切花按销量由大到小依次是香石竹、菊花和唐菖蒲。这一排名顺序与国际主流花卉市场如荷兰的市场相一致。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北京莱太花卉交易市场的统计资料,近年来全国百合种植面积和销售量迅速增加,已经接近或超过代唐菖蒲跻身四大切花的行列。
鲜切花地区产销状况
       我国的鲜切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据2002花卉统计资料,全国鲜切花生产主要产区按销售量排名,前四位依次为云南省、广东省、福建省和江苏省。前四强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总面积的69.2%,销售量占全国总量的38.8%,销售额占全国总额的40.2%,出口额占全国总额的98.8%。
       我国鲜切花采后流通现状
       1.鲜切花采后流通中的损耗
        鲜切花是极其易腐、娇嫩的产品,在我国采后流通中的损耗通常在30%以上,远途运输通常在40%以上。造成损耗的原因很多,如采收期掌握不当、采后操作粗放、运输中过度失水、温度过高、有害气体积累等。损耗的症状有花朵不能正常开放、花瓣过早萎蔫、脱落;花颈弯曲;茎叶黄化;叶片干枯、脱落;花朵折断;腐烂等。减少切花流通中的损耗,保持和提高切花质量是花卉采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鲜切花采后流通设施设备现状
        鲜切花采后流通要经过采收、预处理、整理、分级、包装和运输等环节,每个步骤都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有独立的预冷库、冷却库和冷藏库,专门用于鲜切花采后预冷、分级后冷却和运输前中长期冷藏。花卉采后包装流水线,与航空、铁路等部门合作,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保证鲜切花的采后品质。包装设备、熏蒸设备和冷库及包装箱, 满足鲜切花出口的需要。以内销为主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普遍没有配备完整的采后处理设备,缺乏采后预处理和运销保鲜能力,鲜切花采后损耗比较严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为农户提供采后处理服务;铁道部特种货物运送中心研制开发了铁路冷藏集装箱,以合理的价格远距离运送鲜切花等鲜活产品。
       3. 采后流通技术现状
       我国鲜切花采后流通技术依然落后于技术发达国家。有关科研人员在科研和技术开发及推广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局面已有很大改观。从90年代中期,云南省开始采后流通技术体系的研究。针对以云花为代表的以外销为主的鲜切花运销出口企业,以高品质、无公害为目标,开发出适合鲜切花出口的保鲜技术体系,经保鲜处理的鲜切花质量受到外商的好评;针对以内销为主的鲜切花生产企业开发高效、优质、低价位的采后处理系统,用于月季、香石竹等鲜切花运销已获成功。
       我国鲜切花采后流通技术展望
       我国鲜切花生产已经全面进入质量型,产品的流通半径在迅速扩大,作为保证优质优价和提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采后流通技术越来越受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重视,尤其是在出口业务和国内高档切花流通过程中。国家和各省都加大了鲜切花采后流通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相关的科研实力也不断增强。
       切花生产特点
一、是单位面积产量高、效益高;
二、是生产周期短,易于周年生产供应;
三、是贮存包装运输简便,易于国际间的贸易交流;
四、适合采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切花的应用
       切花主要用于插花。插花作品讲求造型优美、色彩协调、气韵动人。所用的素材是有生命力和富于变化的植物材料,因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势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装饰上具有随意性,可适应各种室内环境,满足各类布置的需要。
       各种因素与切花品质的关系
        切花的茎被切断后,茎虽然被切断,但切花是有生命的,它的茎、叶、花等各器官仍进行着呼吸和蒸腾等各种生理活动。
       切花品质劣化的原因
       1.吸水不良   
       是切口的导管进入气泡或者导管有异物不畅通所致 。
       2.有机物的消耗
       3.乙烯的产生
      切花栽培的方式
      1、土壤栽培 
       土壤栽培有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两种。露地栽培季节性强、管理粗放,切花质量难保证;保护地栽培可调节环境,产量高、品质好,能周年生产,是鲜切花生产的主要方式。
       2、无土栽培 
        一是岩棉栽培,二是无土混合基质栽培。常用的混合基质原料有:泥炭、蛭石、珍珠岩、沙子、锯末、水苔、陶粒等。
       2012年,花农笑开了花,鲜切花类产品全线涨声四起,月季、百合、康乃馨、非洲菊等产品更是保持了近半年的高价期。在各地的二级批发市场上,月季每扎50元至60元、多头百合60元至80元、康乃馨每扎25元、非洲菊每扎20元,高价似乎形成了常态。秋季洋桔梗切花货源高度紧张,批发商都拿着现金守在花农的地里抢货,绣球切花也在淡季卖出了高价,郁金香切花连续3年飘红,35元的批发价格是花农生产成本的两倍。业内人士笑称:2012年要想找出几个不赚钱的产品真的很难!
      进口花冒尖
       进口鲜花的显著特点是新品种和高品质,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高端客户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消费量固定,价格、利润空间平稳是进口鲜切花的总体评价。2012年的两个情人节和婚庆用花市场,对进口高端鲜切花的需求明显增长,厄瓜多尔的“皇家玫瑰”越卖越好,荷兰、哥伦比亚、新西兰等国的特色花卉的订单数量也不断攀升,澳大利亚的优质叶材也在年初试水中国市场,中国鲜花消费群体的成长成为产花国关注的焦点。
       从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无从下手到如今拥有一批稳定的高端客户,进口鲜花的走俏,说明国内鲜花消费层次划分更为清晰。现在这些需求仍体现在节日用花高峰,日常用花对高端产品的消费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换个角度来看,高端市场被进口鲜花占据,说明我们自产的切花在品种、品质、采后以及物流方面还存在不足,进口花增量造成的市场冲击是短暂的,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让我们的企业感受到危机,方能努力改进。
       全面牛市
        2012年,鲜切花类产品全线涨起,月季、百合、康乃馨、非洲菊等产品保持了近半年的高价期。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的前提下,鲜切花行业能成功逆袭实现牛市分外难得。出口逐年的稳步增长是行业平稳前行的保障,内销的表现给力才是关键:传统节日用花、新兴网络平台以及婚庆用花成为2012年拉动鲜花消费的“三驾马车”。
       球市冰点
       2012年,荷兰进口百合种球从销售季开始之初就不断出现价格下滑。在昆明、凌源、连云港等主产区,球径为12-14厘米的‘西伯利亚’每粒批发价格为0.7元,14-16厘米1.5-1.7元,16-18厘米2-2.2元,18-20厘米2.3元-2.5元;12-14厘米‘索蚌’每粒1元,14-16厘米1.6-1.8元,16-18厘米2.3元,18-20厘米2.3-2.5元。全规格交易价格低于去年均价30%,跌破采购成本,出现极为罕见的全行业亏损,卖得越多就亏得越多。免税指标不足、滞港时间过长、种球病毒严重等等“场外”也是因素。
       从种球进口量排名数十名开外,到今年的世界第二,中国用了短短的不到10年时间。对生产的“大跃进”,市场并不买账。2011年至2012年,种球进口量从13000万粒到16000万粒,再加上国产种球这两年的产量倍增,单纯依赖内销市场的百合实在“吃不消”。
       天灾频仍
       连续3年的春旱,给鲜切花主产区云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受干旱影响的鲜切花生产面积多达2万多亩,涉及4000多户花农。7月上旬,山东临沂连续出现3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非洲菊受灾面积达到1万亩,超过当地种植面积的50%。进入冬季后,南北多个主产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害,百合、非洲菊、月季等产品的品质和上市量都受到影响,很多基地紧急增加加温设施。异常气候造成的花卉生产损失在逐年加重,天灾越来越频繁,使得传统的借助气候优势节约生产成本已经慢慢失去优势,加快花卉生产设施化进程成为热议话题。
       花卉作为特色农业的一部分,设施化生产应该是基础,合理的设施配备可以提升品质、节省劳动力、提高产量等。但目前国内花卉产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在恶劣气候的刺激下,近两年,花卉设施化进程明显加快。设施化建设不仅能抵御天灾,更能改善国产优质鲜切花不足的现状。
       给力配角
       2012年里,不仅各类主花材赢得了掌声,洋桔梗、绣球、红掌等第二梯队,甚至郁金香、满天星、向日葵、唐菖蒲等配角,都有优异表现,个别阶段甚至抢了主角的风头,延续着良好的上升势头。第二梯队与配角大多具备多种花形和丰富的花色,而几百亩和数千亩的生产规模,市场具备足够的消费能力。洋桔梗集中在云南通海县,唐菖蒲和郁金香则主要集中于北方的凌源地区,红掌在云南、海南产量较大,区域高度集中的生产不仅能更为便利地组织销售,对供需平衡度的把握也更为精准。
       在大众化消费形成规模以后,个性化消费必然会走上前台,产品以及品种的多元化是产业发展的未来,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改善,加强国外优良产品和品种引进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研发以及野生花卉的驯化推广,未来的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配角。